黄歇被杀动因新解 旁证他和李嫣清白——楚考烈王记事㊳
1
《史记·楚世家》记载:“二十五年,考烈王卒,子幽王悍立。李园杀春申君。幽王三年,秦、魏伐楚。秦相吕不韦卒。九年,秦灭韩。十年,幽王卒,同母弟犹代立,是为哀王。
哀王立二月馀,哀王庶兄负刍之徒袭杀哀王而立负刍为王。是岁,秦虏赵王迁。”
《东周列国志》(第一百零三回《李国舅争权除黄歇,樊於期传檄讨秦王》)记载:“……遂斩黄歇之头,投于城外,将城门紧闭,然后发丧。拥立太子捍嗣位,是为楚幽王,时年才六岁。李园自立为相国,独专楚政。奉李嫣为王太后。”
影视资料
我们不妨把《史记·楚世家》和《东周列国志》(第一百零三回《李国舅争权除黄歇,樊於期传檄讨秦王》)并读,就能够对于楚国晚期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人物、时间,有一个全新的梳理和认识。
从目前已掌握的史料来看,楚国迁都寿春之后的四任楚王,只有第一任楚王楚考烈王的生卒时间得到确认,是清晰的。第二任楚王楚幽王的卒年时间已经得到确认,但出生时间没有确认。第三任楚王楚哀王和第四任楚王负刍的生卒时间均不详。
《东周列国志》(第一百零三回《李国舅争权除黄歇,樊於期传檄讨秦王》)关于“拥立太子捍嗣位,是为楚幽王,时年才六岁。”的记载,如果被采信,那么,楚幽王熊悍的出生时间就可以被确认。
与此关联的一系列人物、事件将被打开广阔的空间。
2
上述《史记·楚世家》所言“二十五年”,是指楚考烈王二十五年,即公元前238年。“十年,幽王卒”中的“十年”,是指楚幽王十年,即公元前228年。楚幽王熊悍,担任十年楚王。
如果采信《东周列国志》所记载,那就是楚幽王熊悍六岁被立为楚王,已知楚幽王熊悍被立为楚王的时间是公元前238年,也就是熊悍的父亲楚考烈王去世的那一年,据此往前推算,那么楚幽王熊悍出生的时间是公元前244年,那个时候,楚国都城在陈(学界认为钜阳只是楚国陪都。公元前278年至公元前241年,楚国都城一直在陈),熊悍应该是在陈(也有可能在钜阳)出生。楚幽王熊悍在位十年去世,那么楚幽王熊悍去世的时候,年仅十六岁。
按照上述《史记·楚世家》载述,楚哀王熊犹是楚幽王的同胞弟,公元前228年楚幽王去世后,熊犹被立为楚王,是为楚哀王。据此可以推算,楚哀王被立为楚王的时候,年龄不足十六岁(可能介于十六岁至十三岁之间)。楚哀王被立为楚王两个多月,就被他的同父异母兄熊负刍夺位杀害,由此可以推算,楚哀王熊犹被杀身亡时年龄不足十六岁(可能介于十六岁至十三岁之间)。
同理,按照上述《史记·楚世家》载述,熊负刍的年龄比楚幽王熊悍小、比楚哀王熊犹大,介于熊悍和熊犹之间,由此可以推算,熊负刍夺位自立为楚王的时候最大年龄不超过十六岁。熊负刍担任五年楚王。公元前223年,被秦将王翦、蒙武攻陷寿春时俘获。也就是说,熊负刍被秦将王翦、蒙武俘获时,年龄不超过二十一岁。熊负刍被押往秦都咸阳囚禁,此后,不知所踪,目前已知史书、典籍中对此均未有记载。
楚幽王、楚哀王、楚王负刍年龄推算
(如果采信《东周列国志》记载“拥立太子捍嗣位,是为楚幽王,时年才六岁。”据此,对楚幽王、楚哀王、楚王负刍的年龄作以下推算)
姓名 | 生卒时间 | 享年 | 备注 | |
楚幽王 | 熊悍 | 公元前244年—公元前228年 | 十六岁 | 担任楚王十年 |
楚哀王 | 熊犹 | ?—公元前228年 | 不足十六岁 | 担任楚王二个多月 |
楚王 | 熊负刍 | 不详 | 不详 | 担任楚王五年,被王翦、蒙武俘获时不足二十一岁 |
沈国冰 制表
3
两周时期,如果君王接任时尚未成年,一般都会设置监国。待君王成年,监国就要把王权交还,让君王亲政。
监国人选,一般有三类人员。
第一类,也是首选,太后。父王去世,母亲监国,顺理成章,符合宗法礼制,所可能引发的矛盾、风险最低。秦国后期的宣太后芈月,在秦武王去世后,通过政变,让她自己的儿子嬴稷接任秦王即秦昭襄王,彼时,秦昭襄王嬴稷尚幼,宣太后芈月监国。嬴政接任秦王的时候,只有九岁,由太后赵姬、秦相吕不韦共同监国。
第二类,次选,王室至亲。未成年君王的亲伯、叔、舅或者同胞兄长。周武王去世后,他的儿子姬诵(周成王)接任时尚在襁褓之中,选定周武王的亲弟、姬诵亲叔周公旦姬旦作为监国。楚考烈王去世后,他的儿子熊悍接任楚王时年仅六岁(据《东周列国志》载述,学界对此尚未认同),就是由熊悍的亲舅李园监国(李园杀春申君,自立为楚相,夺取监国大权)。
第三类,三选,重臣。如果宗族、王室没有合适的监国人选,先王在去世之前,就会选定德高望重、身居高位要职且深受先王信任的重臣作为监国。
显而易见,监国既然如此重要,那么对监国人选的综合素质、综合能力的要求也极高。因为君王年幼,监国代行君王大权,权倾朝野。历来,先王和王室对于监国人选的选定慎之又慎,原因很简单,如果监国心生异心,重则招致国家政权颠覆易主,轻则刀光剑影、血流成河。
此外,监国还要有极强的综合能力,包括文治、武功,只有这样,才能扛起治国理政的重任。反之,国家就会走上歧途,甚至是一条不归路。
然而,王权的至极诱惑和至高无上,如同迷药一样,常常让那些接触王权的监国爱不释手、难以自拔,甚至变得贪得无厌、迷失心智。
监国与长大成人的君王之间,屡屡发生围绕王权的争夺,引发血腥的杀戮屡见不鲜,即便是至亲骨肉之间都难以避免。
影视资料
秦昭襄王嬴稷长大成年后,他对王权的渴望与其母亲宣太后芈月对王权的不放手,发生激烈冲突,差点酿成一场血腥。好在宣太后芈月睿智和豁达,把王权适时交还给了自己的儿子秦昭襄王嬴稷,才避免了一场血腥的发生。
秦王嬴政长大成人以后,其母亲赵姬和秦相吕不韦以种种借口,阻挠秦王嬴政举行成人加冕礼,不想让秦王嬴政亲政。王权的争夺,最后以赵姬的落败而收场,却酝酿了嫪毐被车裂、嫪毐和赵姬所生两个孩童被摔死、吕不韦被解除相权的一场惊天血腥。
4
按照常理,考烈王去世之后,符合条件、能够堪当年仅六岁楚幽王的监国人选,楚相春申君黄歇为首选。
春申君黄歇辅助楚考烈王为楚国建立有不世之功勋,无论在楚国国内还是在国际上,春申君黄歇都享有崇高威望和巨大影响力。
对于一代雄主楚考烈王来说,他岂非看不到这一点吗?
只有把王权托付给春申君黄歇,让春申君黄歇担任监国、辅助幼小的楚幽王,楚国才能稳定,也才有可能在群狼环伺中生存下去。
影视资料
然而,彼时,考烈王和春申君黄歇之间君相失和已久,他们之间的裂痕和嫌隙还没有消弭。一向清高自负且自持功高的春申君黄歇,此时长期滞留于新的封地吴地,摆出一副绝不先向考烈王低头服软的阵势,让考烈王更加郁闷、气愤。
阴险且才能平平的李园,借力其妹楚王后李嫣迅速上位,取代春申君黄歇楚相之位的意图昭然若揭,在朝中早已不是秘密。朝中众多唯利是图的官员,纷纷依附于新贵李园。此时,楚国朝中,形成了一个以李园为中心的庞大势力集团。
一个是考烈王昔日的生死之交,今日却分道扬镳,但是才干和品德、威望都无可挑剔的春申君黄歇。一个是才能平淡无奇、品行低劣,却又是王后的亲兄、楚幽王的亲舅李园。
考烈王最后究竟选定了谁担任他身后的监国?
不得而知。
这终究成为晚楚寿春的一桩谜案。
5
但是,一场血腥还是发生了。
这就是众所周知,春申君黄歇被李园埋伏的杀手,在寿春城棘门(南门)内残忍杀害。
影视资料
《史记·春申君列传》在谈及李园残忍杀害黄歇的动因,给出的答案和解析是这样:
“李园即入其女弟,立为王后,子为太子,恐春申君语泄而益骄,阴养死士,欲杀春申君以灭口,而国人颇有知之者。”
此后,《史记·春申君列传》载述的李园杀害春申君的动因,被后世所广泛采用、沿用。《战国策》《东周列国志》《列女传》《越绝书》均沿用了《史记》的“权威表述。
但是,随着楚学和楚史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入,特别是武王墩大墓考古发掘出土的一些物证、器物的不断出现,学界越来越认为,《史记》中载述的李园杀害春申君的动因,即“担心黄歇泄露楚幽王熊悍是黄歇和李嫣所生”,在逻辑推理上存在重大疑点,值得商榷。
假如黄歇真的是楚幽王的生父,以黄歇的高深城府和处世手段之老辣,黄歇是绝对不会泄露这一惊天隐秘。因此,所谓李园的“恐春申君语泄而益骄”,根本不符合逻辑常识。相反,应该是黄歇“恐李园语泄而益骄”才符合逻辑推理。
由此可见,所谓因为“恐春申君语泄而益骄”,李园因此而杀害黄歇,不符合基本常识,也不符合逻辑推理。
那么,唯一能够解释和符合逻辑的,就是楚考烈王去世后,六岁的楚幽王即位,围绕楚国监国大权的较量和争夺,或可能是李园残忍杀害黄歇的主要动因。
显而易见,春申君黄歇是李园通往楚国监国大权之路上的最大障碍,也是李园争夺监国大权的最强劲竞争对手。
李园只有清除掉黄歇这个最大对手和障碍,才能把监国大权收入囊中。
反过来看,正是因为春申君黄歇并不是楚幽王的生父,而是与楚幽王毫无血缘关系的重臣,作为楚幽王的亲舅,李园才那么担忧如果黄歇夺得监国大权,势必危及楚幽王、楚王后和李园的切身利益,甚至可能会取楚幽王而代之。
这才是李园孤注一掷、不择手段,处心积虑杀害春申君黄歇的根本动因。
试想,如果春申君黄歇果真是楚幽王的生父,作为楚幽王的亲舅,李园还用得着担忧春申君黄歇会取楚幽王而代之吗?
事实也正好证明了这一点:李园杀害春申君黄歇之后,自立为相国,楚国王权落入李园手中。
这也旁证了黄歇和李嫣之间的清白。
《东周列国志》发出这样感慨:“哀哉,自李园当国,春申君宾客散尽,群公子皆疏远不任事。少主寡后,国政日紊,楚自此不可为矣。”
光天化日之下,一场逆天血腥在寿春惊变,贤臣喋血,身首异处。
列国震惊,引发后人扼腕叹息,却无法改变已经铸成的弥天大错。
江河日下,夕阳西坠。
骄傲而伟大的楚国,从此踏上一条不归路。
声明: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
请作者与我们联系以便支付稿费
责编 童飞飞
初审 孙继奎
终审 沈国冰